【学习心得精选】 “迈向新征程 担当新使命”2022年全国高职教育研究论坛(之四)
来源 / 发布时间 2022-12-31 / 点击 0
(前言)2022年12月3日—4日,由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与《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等联合举办以“迈向新征程 担当新使命——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主题、2022年全国高职教育研究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的形式进行。国家教育部职成司、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社科联等相关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先后有18位专家教授做了精彩报告。学院组织全体教职工观看实况,老师们纷纷撰写学习心得,畅谈对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心得与感受。本期公众号刊发学院思政部副主任朱春晓、思政部教师马茜撰写的心得!
依托专业发展产业,以产业发展促进专业建设
——学院思政部副主任 朱春晓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12月3日-4日,我们通过线上形式参加了全国高职教育论坛,听取了各位专家对于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解读和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和前景的深刻剖析。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高质量的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引擎。马晓明教授在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一流技能人才”时,我感触很深。我院作为一所职业院校应该坚持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育人模式改革、社会责任教育改革以及培养模式改革等“五位一体”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持续提升专业应用性品质。大力推进学科专业向应用型深度转变,通过深化开放合作办学,加强资源条件建设,积极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和实践教学改革,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及实践动手能力的提升,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就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而言,加快建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创新以协同育人为重点的校外实践教学模式,是实施“产教融合发展工程”的重要形式,也是有效解决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两张皮”问题的重要手段。
美国教育家杜威在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中提出了“从做中学”的教育理论,他认为“教员和课本不能成为学生唯一的导师”,“从做中学”是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最有效方法。他同时指出:教学过程应该实现生活化,要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增强观察力、创造力和主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是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二次理解和应用延伸的教学形式,对推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实现知识应用、能力提升和素质拓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实践课这一块以主题活动、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等方式完成。教学效果较之前的纯理论课有很大进步。学生更容易学到知识也为他们进入企业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实践教学过程是校与企、教与学、知与行密切互动的过程,其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学生“从做中学”。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推动学生“从做中学”,应将“做”的重点定位在:通过现场教学和反复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现代设备的操作方法,掌握先进生产工艺与流程,掌握“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设计手段、制造模式和生产方式,也就是说要以实践和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比如我院有很多合作的实习单位,学生实习的时间就是去实践的过程。而“学”的重点应该是:应用理论知识组织生产过程的方法,发挥专业特长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以及对接职业标准、岗位要求形成与职业相适应的素质、技能、态度,也就是说要以增强职业适应能力为核心。因此,在校外实践教学改革中,必须高度重视“产教学”深度融合,以解决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对接性为目标,从实践教学理念上加以创新,通过理念创新推动体系、模式、手段创新。
依托专业发展产业,以产业发展促进专业建设,形成“产教结合、产教并举、以教促产、以产养教”的良性循环,创造良好的产学结合的氛围。职业学校要以市场为导向,努力做到办一个专业,建一个实体,育一批人才,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群众,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受人才需求、产业迭代和政策鼓励的叠加影响,职业教育在整个中国的教育体系的权重不断提升,只有向教育要质量,才能优化劳动力结构,厚植创新驱动根基;只有实现更高质量的教育,才能培育更多管用实用的高技能人才、创新型人才、高精尖人才,抢占人才竞争制高点,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学院思政部教师 马茜
学习了董刚(全国职业高等院校校长联席会议主席)老师的《以研致用·以研促教·以研育人——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深受启发,颇有体会。
1949年中国近乎世界上最穷的国家,在国际上,仅有2个亚洲国,8个非洲国GDP低于中国。但70年后中国以其特有的魅力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论断,对此进一步明确指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更要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师只有同时兼顾教学和科研,才能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教育教学活动和自身科学研究提供永不枯竭的源泉和动力,真正做到科研反哺教学并发挥实际功效。我校针对各专业近期也是推出各项科研课题申报。此外,还为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启动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行动研究课题申报,这也是贯彻“双高计划”的有力举措,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团队建设、技术服务有机结合、协同推进、相互促进、整体提升。
“双高计划”以价值导向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进展。随着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双高计划”响应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面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育高地,服务中国产业走向全球产业中高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高职学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支撑国家战略、融入区域进展、服务产业升级,是“双高计划”重要的政策信号。
在新形势下,坚持问题导向以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职业教育与一般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但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新职业教育法》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着力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职业教育保障制度和措施,更好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和震表示:“在法律层面规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地位同等重要,有利于塑造社会共识,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但就目前形势看,职业教育类型特色还不够鲜亮,体量大而不强、校企合而不深、质量有待提高、体系还需完善。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迫切需要发挥高职教育的龙头引领作用,创造可复制、可借鉴的改革阅历和模式,引领职业教育改革进展。坚定职业教育进展方向与定位,探究职业教育高质量进展的实现路径,是“双高计划”深刻的政策内涵。
坚持以目标导向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加快实现。高职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办学形式,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活跃因素。没有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开启了我国教育现代化新征程,对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等提出了一系列新目标,对职业教育现代化也作出了工作部署。虽然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时间表和任务书已经明确,但实现路径仍需深入探究,尤其需要高职教育先行先试,抢先进展。凝聚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思想共识与行动共识,是“双高计划”鲜亮的政策指向。
办好职业教育,关乎人才培养的指向,关乎国家发展的未来。我们必须摒弃以往对于职业教育的偏见,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