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同文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2017)
来源 / 发布时间 2017-10-31 / 点击 0

山西同文职业技术学院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2017)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

 

2016年以来,山西同文职业技术学院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职业教育的重要批示及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做了深入的研究与学习,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及《山西省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抓手,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彰显办学特色,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致力培养适应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技能型专门人才,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水平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学院基本情况

山西同文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2004年5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正式备案的山西同文外语职业学院。2010年10月,根据学院转型发展的需要和专业结构的调整,经国家教育部和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现校名:山西同文职业技术学院,学院是民办高职院校。山西省教育厅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组分别于2010年6月和2014年12月对我院的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两轮评估,均获得了“通过”结论。

学院占地面积19074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5890.43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8583.2524万元,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469.8524万元,图书馆藏书29.29万册。学院建有现代化的教学大楼2座,图书馆1个,文体活动中心1座,标准化体育场1个、多媒体教室27个,语音教室2个,教学用计算机房4个、学院设有医学护理、经济管理、工程技术三个实训中心,共配有实验实训场所48个,校外实训基地75个,并建有条件优越、设施齐备的学生公寓楼5幢,双层学生餐厅一座,教师公寓1幢。学院绿化面积达55%。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72名,教师队伍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61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41名。

学院现设有医学护理系、经济管理系、工程技术系、公共基础部、思政部、图文信息中心六个教学系部。开设护理、助产、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技术、会计、市场营销、酒店管理、空中乘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信服务与管理、工业机器人技术、飞行器制造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煤矿开采技术、矿井通风与安全、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22个专业,为了优化专业设置和满足社会市场需求,今年学院还申报了中药学、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药品经营与管理、中西面点工艺四个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886名。

多年以来,学院与时俱进,紧跟国家高职教育的改革步伐,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产学结合的办学思想,秉承“立足介休,面向晋中,服务山西,辐射全国,着力培养社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弘扬“育人为本,厚德重技,知行合一,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思路,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办学声誉和社会影响不断扩大。2011年6月,学院被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评选为“全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单位”,被山西省民办教育协会评为“山西省民办高等教育先进单位”;2012年6月,我院护理专业被山西省教育厅评选为“山西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013年6月,我院护理实训中心被山西省教育厅评选为“山西省高等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2011年至2013年学院连续被晋中市人民政府、介休市人民政府评为“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国防教育示范校”;2013年11月,被山西省民政厅评选为“山西省先进社会组织”;2015年6月,山西省双拥工作领导组授予我院“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山西日报》、《新华网》、《山西科技报》、《山西晚报》、《晋中日报》、《介休报》、晋中电视台、介休电视台先后对我院的办学成果进行了报道。

二、教学改革

(一)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过去一年,学院紧跟国家高职教育的改革步伐,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产学结合的办学思想,秉承“立足介休,面向晋中,服务山西,辐射全国,着力培养社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弘扬“育人为本,厚德重技,知行合一,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思路,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办学声誉和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学院按照“长线专业办精办好,短线专业办活办强,高新专业办特办优”的原则,实施“专业与职业一体,学业与岗位融通”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了专业建设与企业发展同步、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同步、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同步、职业素养与企业文化相适应的改革思路;构建了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有机融合的专业建设机制;学院着力打造了医护技术、经济管理、工程技术3个专业群,带动了学院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根据国家和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需要,我院2016年申报增设了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中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中西面点工艺四个新专业。

为了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和考生就读要求,积极发展高职教育专业,扩大高职教育培养规模,并积极探索和建设基于开办条件并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短缺专业。学院逐渐形成了以护理、药学、医学检验、会计、酒店管理、工程技术等大类专业为主体的专业格局,为学院规模发展和外延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附:专业分布表:

系别

序号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全称)

医学护理系

1

620201

护理

2

620202

助产

3

620403

医学影像技术

4

620301

药学

5

620401

医学检验技术

6

620501

康复治疗技术

7

620302

中药学

8

690306

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

 

 

 

工程技术系

 

 

 

 

 

 

1

520507

煤炭深加工与利用

2

520501

煤矿开采技术

3

610112

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

4

520904

安全技术与管理

5

520504

矿井通风与安全

6

570207

工业分析技术

7

560203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

8

560702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9

560601

飞行器制造技术

10

560610

无人机应用技术

11

560309

工业机器人技术

经济管理系

1

640105

酒店管理

2

630302

会计

3

630701

市场营销

4

600405

空中乘务

5

610305

电信服务与管理(客户服务)

6

590301

药品经营与管理

7

640204

中西面点工艺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学院视人才为第一资源,大力推行“人才强校”工程,积极探索有利于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学历提高与技能提升并重的原则,高标准选拔,多渠道培养,建设了一支“双师”素质优良、“双师”结构合理的专任教师队伍。为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学院大力聘请行业企业技术能手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相互学习,优势互补,极大地改善了师资队伍结构,提升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今年学院经过认真考核和筛选,聘请了六位业内精英作为医学护理系的专业带头人,他们将结合职业教育的特征,遵循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提高学院的内涵建设,培养出更多高技能专业型人才,称为专业发展的“火车头”。

学院不断加强对专任教师职教理论培训,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内涵建设。同时,通过采取校企互融的方式,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合作办学企业,有计划地组织教师下企业参加脱产实践锻炼;定期举办校内优质课、校级精品课程选拔,校内师生技能竞赛,安排教师实习带教;提高专任教师实践技能,向“双师素质”方向发展。

学院坚持从合作医院和合作企业选聘技术能手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了兼职教师管理机制。

学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围绕人才培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确定不同课题,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科研活动,积极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教学改革研究。在今年3月和12月的学院师德师风评选和院级教师赛讲中,涌现出大批优秀的教师。

学院安排专项经费,支持和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学科研活动。

(三)适应职业技能培养,积极推进课程建设。

学院高度重视课程建设与改革,提出了“职业技能+素养”的人才培养构想,推进课程建设。按照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和“课程设置基于工作岗位、课程内容基于工作任务、课程教学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工学结合课程建设思路,全面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

学院专业指导委员会与合作企业一起进行课程开发,依据专业典型工作岗位与典型工作任务,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与职业成长规律,以职业岗位分析为基础,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素质)为依据,构建了学习课程、实践课程、双证书课程等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实现了教学目标与工作目标的一致性、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

各专业根据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和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来选取课程教学内容,将护理、助产、医学影像、会计、酒店服务、煤炭深加工与利用对应的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研制了职业素养课课程标准和各专业课课程标准,实现了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统一,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的无缝对接。同时从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评价设计、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化建设。

(四)不断深化校企融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专业教学的核心环节,学院把实践教学纳入课程体系的整体设置中,并根据行业企业要求进行实践教学课程设计。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制定与完善了一系列科学规范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质量监控管理办法。

为了满足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学院把实践教学作为专业教学的核心环节,纳入课程体系的整体设置中,并根据企业行业要求进行实践教学课程设计,形成了“专业与职业一体,学业与岗位融通”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实践教学的职业能力目标、课程结构与内容、教学运行与质量评价三大体系。各专业实践类课时比例占到总课时数的50%以上。

学院突出校企合作,加强与用人单位沟通与交流,把产业需求贯穿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学活动始终,把突出学生实用技能和职业素养训练作为重点,扎实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在联合培养人才方面探索“订单式”培养模式,相继与解放军254、304、305、306、307、309医院、清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武警总医院、航空总医院大连市中医医院、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山西省大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山西省第三人民医院、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天津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检验学院,汾矿集团、凯嘉集团、路鑫集团、山西安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西三佳煤化有限公司、山西通用航空研究院、北京华航唯实机器人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校企合作。在专业对接、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就业与共同发展等方面加强合作,提高了学院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逐步形成了“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院合作”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案例:学院与天津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检验学院合作

 2016年7月19日,山西同文职业技术学院与天津医科大学医学检验学院及护理学院正式签订合作协议,标志着同文学院在与国内一流的专业院校合作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对提升自身的办学水平,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服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天津医科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国家教育部,国家卫计委、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院校。学院创建于1951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原政务院批准建立的高等医学院校,已有65年的办学历史。天津医科大学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条件优越,学科建设领先,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以中科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为代表的教学科研队伍,拥有多项国家教科研成果,是名副其实的医学教育的领军学校。

 合作中,双方将共同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特别是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方面的合作;双方还将互聘教师进行教学观摩及教学指导,开展教学经验交流,在条件成熟时积极开展远程教学活动。

 同文学院建校十一年来,在护理、医学、检验等专业方面有了长足发展,护理专业虽为我省特色专业,但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管理、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等方面与天津医科大学的两个学院有着诸多不足和差距。与一流的院校合作,就是要寻求扶持和帮助,虚心接受培训和指导,尽快加强内涵、提高水平,向一流高职院校迈进。

      学院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在校内设有护士执业资格证书考试培训、按摩师职业资格培训、药师执业资格考试培训、还积极与有关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联系,开展会计员、会计师和化工类职业技能培训,特别是经过培训,我院护理专业的学生考证通过率连续几年达到80%以上,其他专业毕业生的“双证书”获取率也在不断提高。2016年,我院护理专业闫焕萍、王众众、李幸、杨焱坤同学在山西省第十届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护理项目团体三等奖;王子璇同学获得英语口语(非英语专业)项目三等奖;王磊和张谦两位教师及罗宏杰、段玉杰和张丽军三位学生参加2016全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术大赛山西省选拔赛,比赛中取得团体奖第四名,王磊老师获职工组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五)努力提高校园信息化建设水平

2016年,学院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条件进一步改善,基础资源建设得到夯实,建有多媒体教室105间,其中网络多媒体教室25间,教学用计算机达到419台。同时注重利用信息化资源推进教学改革,对教师加强现代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有效地推动了学院教育信息化建设。

(六)积极推进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设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和《山西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晋教职[2016]10号)文件精神,推动我院建立完善常态化的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机制,有效开展学院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学院系统性的制定了实施方案,学院组织成立了山西同文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亲自担任,副组长由各副院长兼任,组员由系部主任和各专业学科带头人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2016年,全省院校全面开展自主诊改工作,我院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要求,依据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数据,对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情况的效果定期进行自主诊改,并积极参加了常州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培训学习会,参加了在北京和太原由麦可思主办的自主诊改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培训学习会。学院认真的学习文件精神,全面展开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

三、学生发展

(一)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招生就业逐年看好。

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实施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社会发展的要求,社会影响不断提升。

近年来,我院毕业生就业率逐年增长,社会、考生、毕业生及家长对学校的认可度逐步提升。学院面向山西、四川、甘肃、新疆等全国多个省区市招生,并积极推进招生改革,实行多形式、多渠道的招生方式,现在我院的招生主要有自主招生、普通高考和对口升学三种渠道,招生情况逐年向好。2016年学院录取2010人,实际报到1806人,报到率达到89%。

附:2016年新生录取报到情况统计表

专业

合计

录取

报到

报到率

护理

1354

1228

90.7%

助产

135

125

92.6%

药学

86

75

87.2%

医学检验技术

149

137

91.9%

医学影像技术

140

123

87.9%

康复治疗技术

55

49

89.1%

会计

22

20

90.9%

酒店管理

23

17

73.9%

市场营销

6

4

66.7%

电信服务与管理
(客户服务方向)

3

1

33.3%

无人机应用技术

14

12

85.7%

飞行器制造技术

4

2

50.0%

工业机器人技术

13

12

92.3%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6

1

16.7%

总计

2010

1806

分享到